
(圖/ Unsplash)
臺灣房市進入明顯調整期,全臺六都房屋買氣持續降溫,市場傳出部分建商資金鏈緊繃,為求資金回流紛紛降價促售。根據六都地政局最新統計,2025年1月至10月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僅16萬8,785棟,年減26.6%,創有紀錄以來第四低。10月單月交易量更僅1萬6,989棟,較去年同期下滑13.5%,為2018年以來同期最低,顯示買氣明顯退潮。
六都今年第一季房屋成交量僅約4萬8,000棟,創下近9年來季度最低紀錄,全年預估僅約26.5萬至27萬棟,為近十年新低。交易量持續探底,不僅壓縮建商推案節奏,也使市場信心進一步疲弱。
House91找房趣企劃室主任曾崇典指出,當前房市情況與2016年谷底時期相似,市場交易量已近窒息水準,但價格鬆動現象正逐步擴大。他分析,房價已進入理性修正階段,市場從「高價盤整」轉向「價格出清」,買方議價空間顯著放大,顯示市場結構性調整已啟動。

(圖/ Unsplash)
曾崇典表示,建商目前以降價取量為主要策略,為加速庫存去化、維持現金流,部分新案成交價出現5%至10%的讓利幅度。隨著市場壓力增強,金融機構對房貸集中度的緊縮政策可望局部鬆動,若銀行法第72-2條貸款水位下降,未來將有助剛性需求釋放。他同時指出,投資客在價格下修壓力下可能轉售持有物件,市場出現「多殺多」現象,形成價格連鎖下跌的循環。
根據實價登錄資料顯示,六都中古屋市場議價率普遍上升,成交價相較去年同期平均下修約5%至8%,部分區域甚至超過一成。曾崇典認為,這波修正反而為自住族群提供進場機會,若價格回調幅度達10%至15%,首購族與換屋族的買盤將逐步回流,交易量有機會在明年上半年築底反彈。

(圖/ Unsplash)
他強調,臺灣房市並非全面崩盤,而是進入結構性出清與理性修正期。隨著建商讓利、金融環境穩定及通膨降溫,市場將重回健康循環。他表示:「短期內價格修正難免,但長期仍取決於區域發展與產業支撐力。能穩定提供就業、基礎建設完善的地區,房價仍具支撐力。」
曾崇典進一步指出,未來半年至一年將是房市觀察的關鍵期,若價格修正持續但交易量止跌回升,意味市場出清完成、信心回溫。反之,若價格續跌且成交仍低迷,則可能延長房市寒冬。他建議買方應採「價值區域精準進場」策略,聚焦交通便利、產業聚落穩定的區域,如新北三重、臺中北屯及高雄楠梓等地,這些地段在盤整期仍具長期抗跌性與發展潛力。
整體而言,臺灣房市正處於由高檔盤整轉為理性修正的過程。交易量探底與價格鬆動並非崩盤訊號,而是市場健康出清的自然反應。隨著政策鬆動、買盤回溫與建商策略調整,房市有望在2025年底至2026年間逐步止跌回穩。
橘子新聞
(文/ 陳麗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