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團法人腎臟病防治基金會(後簡稱腎基會)黃尚志董事表示,早年台灣洗腎患者人數不斷攀升,醫療界深刻意識到:不能只照顧已經進入末期的患者,更重要的是「減少新的洗腎個案」。因此,防治策略逐步從末期洗腎,前移至中期、早期,並延伸到一般民眾的健康促進。

配合政府「健康台灣」政策,腎臟病防治近年更往前推進,倡導健康生活型態、規律運動、降低危險因子,並透過定期篩檢及早發現問題。成人健檢從「40歲以上每三年一次」放寬為「30歲以上每五年一次」,再加上慢性病患在診所及醫院可接受完整照護計畫,台灣的腎臟守護網絡逐漸完善。


圖/黃尚志醫師解釋為什麼治療必須走向前端的預防,才能真正有效降低洗腎人數 

治療四本柱,有助延緩腎功能惡化

劉承恩院長以「慢性腎臟病治療四本柱」切入,強調除了生活型態調整(飲食、運動、戒菸、體重控制)外,正確的藥物治療同樣是關鍵。

院長指出,過去民眾常以為腎臟病「沒有藥可治」,但最新醫療指引已明確提出四大類核心藥物,適當合併使用可有效降低透析及心血管事件風險。

他提醒腎友:「慢性腎臟病病友一定要規律回診、積極配合治療,有任何用藥疑問請主動與醫師討論。只有生活型態調整與藥物雙軌並行,才能真正延緩腎功能惡化。」


圖/劉承恩院長講述腎臟與心血管疾病、血糖之間的關聯

控制碳水總量,糖友腎臟飲食可安心

常有糖友擔心,腎臟病飲食是否會影響血糖控制,李承翰營養師提供完整糖尿病腎友的飲食要點。他強調,重點不是完全限制某種食物,而是掌握整天碳水化合物的總量。只要分配得宜,即使在腎臟病飲食限制下,血糖仍能維持穩定。他也提醒,每位腎友的飲食需求不同,應與營養師討論,設計合適的六大 類食物份量,並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飲食控制方式。


圖/李承翰營養師從食物六大類的選擇逐一講解,為糖尿病腎友解惑

份數控制,飲食更有彈性

吳苡璉腎臟病衛教師以「份數控制」為核心,示範如何將一天的餐桌上的食物轉換成六大類食物份數以及如何做搭配,協助腎友理解如何在生活中落實飲食管理,並保持彈性。

她示範的「韓式冬粉」料理,獲得腎友熱烈好評。腎友試吃後表示:「原來腎臟病也能吃得美味!」顛覆過去認為疾病飲食就只能清淡無味的觀念。


圖/吳苡璉衛教師現場示範如何製作低蛋白料理 

一起聊腎事,從知識到陪伴

透過醫療、營養與生活照護的多面向內容,加上互動與同儕分享,《一起聊腎事》高雄場讓參與者不僅獲得專業知識,也在分享與理解中獲得力量。

腎基會表示,未來將持續在全台各地舉辦講座,陪伴腎友在生活中做出更好的選擇,也讓每位腎友在疾病控制的旅途中不再孤單。

更多活動資訊,請關注腎基會官網FB粉絲專頁

關注我們

投票

分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