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公司Waymo近日透露,未來可能將「Level 5全自動駕駛車」推向消費市場,不再僅限於商業服務。這項消息引發台灣科技與交通業界關注,若Waymo正式開放零售,台灣是否有機會成為亞洲首批引進的市場之一?
Waymo測試車 - 翻拍自Waymo網站
Waymo技術成熟,台灣法規準備好了嗎?
Waymo目前已在美國多個城市運行無人計程車(Robotaxi),累計里程超過1億英里,並在複雜路況中展現高達99.9%的決策準確率。然而,台灣現行法規仍要求車輛必須配備方向盤及駕駛人,若要引進「完全無人駕駛」車款,需先修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交通部官員表示,台灣已開始研擬自駕車相關法規,並在新北市、桃園等地進行小規模測試,但Waymo這類「無方向盤」的全自駕車,仍需經過更嚴格的驗證程序。
台灣市場潛力大,但基礎建設是挑戰
台灣都會區交通環境複雜,機車密度高,道路標線與號誌系統是否足夠支援全自駕車運作,將是一大考驗。Waymo若想進入台灣市場,可能需與本地企業合作,針對台灣路況優化AI系統。
業界看法:
- 和泰汽車(Toyota台灣總代理)表示,正密切關注自駕車發展,未來不排除與Waymo合作。
- Gogoro 執行長則認為,Waymo若能結合台灣的智慧交通系統,將有助提升自駕車的適應能力。
消費者接受度是關鍵
儘管自駕技術進步,台灣民眾對「完全無人駕駛」仍存有安全疑慮。Waymo若能提供本地化保險方案,並透過試乘體驗建立信任,將有助市場推廣。
市場預測:
若法規順利開放,台灣最快可能在2028年看到Waymo自駕車進行測試,並在2030年前進入商業化階段。
全球競爭激烈,台灣如何把握機會?
目前除了Waymo,Tesla的FSD(全自動駕駛)系統、中國百度的Apollo計畫,以及Cruise等公司都在積極佈局亞洲市場。台灣若能加速法規鬆綁,並吸引國際大廠來台測試,將有機會成為自駕車技術的重要試驗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