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翻攝自中央廣播電台臉書)
中央廣播電台今年9月發生官網首頁遭惡意置換事件,經檢警調查後確定攻擊並非外部駭客所為,而是由央廣內部工程師吳政勳、網路媒體組組長岳昭莒,以及外包維運廠商黃富琳共同策劃。三人疑因懷疑央廣官網「可能遭中資滲透」,遂以「自行測試安全性」為名入侵官網,並先後四度在官網上置換政治敏感圖像,包括「反攻大陸」書籍封面、五星旗與美國國旗等內容,引發社會譁然。臺北地檢署22日依妨害電腦使用、背信等罪起訴3人,並對吳政勳與岳昭莒分別求刑3年與2年6月;外包人員黃富琳則被建請從重量刑。
檢調指出,央廣屬國家關鍵基礎設施A級資安單位,一旦受到攻擊,不僅影響國際訊息傳播,更涉及國家形象。然而,本案最大風險竟來自「內部權限外流」。吳政勳在未經授權下擅自將官網最高管理帳號提供外包廠商使用,岳昭莒明知情況卻未通報、反而默許,使官網防護形同虛設。9月多次被置換後,吳政勳在獲交保後仍企圖於10月10日國慶日再度發動攻擊,幸未成功,檢方認為其行為已超越一般刑事犯罪的危害程度。
央廣曾發布聲明,強調全力配合檢警調並已停職涉案員工,同時委請律師提告,後續也將針對官網受損與名譽影響提出民事求償。央廣並表示將全面強化資安與內部管理機制,避免再度發生因人員管理鬆散所導致的重大資安風險。
專家分析,本案凸顯政府在關鍵基礎設施的資安管理仍存在結構性弱點,包括權限過度集中、外包廠商實際掌握高敏感系統、行為監測不足等問題。比起外部駭客,握有密碼與權限的內部人員更可能成為真正的破口。本案也反映臺灣在政治敏感領域的資安風險評估與權限控管仍需全面升級,以避免國家形象與資訊主權因人為操作而遭受不必要的衝擊。
橘子新聞
(文/ 陳麗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