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有所為傳媒)
最近接到許多企業詢問在連續三年疫情之衝擊影響下,除對公司的營業收入造成持續下滑外,更因客戶的應收帳款票期主動延長,加上通貨膨脹率與貸款利率的持續升高,使得企業之整體購料成本及資金成本也隨之大幅增加,導致企業在資金調度週轉上產生不順暢現象,隱約有資金斷鏈情形,造成了企業之財務風險及跳票危機。許多企業負責人都非常擔心若因此產生跳票,會對企業整體的債信及票信產生重大影響,因此詢問因應之道,茲就下列幾點來分享如何面對公司在有資金斷鏈危機時之因應之道—
- 利用政府的政策與輔導資源;
當公司有資金缺口現象或即將快跳票時,可利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中小企業融資協處服務計畫”來申請進行企業的債權債務協商或是融資評估。此融資協處服務計畫係屬政府之輔導政策,主要提供免費的財務融資診斷評估與協助中小企業跟借款銀行來進行債權債務協商,透過只還利息不還本金與降低借款利率來讓企業在一年期間內降低現金流出,並可藉此兩措施在債務協商期間來妥善規畫及運用公司的現金流量,達到起死回生的效果。
(圖/有所為傳媒)
- 找出資金缺口的成因:
企業會有資金缺口,絕非是一朝一夕就能產生的,通常是積累數月或是數年才會慢慢形成,因此在面對資金缺口時,首先必須先找出真正的問題點! 例如是否因成本計算出現問題導致報價錯誤?是否因管理鬆散及生產效率低落產生過多的沉沒成本來侵蝕獲利?諸如此類之成因必須能先釐清後方能對症下藥。需知”企業如人體,而資金如血液”,必須先找出失血的地方後方能給予緊急輸血及做後續處置。
- 利用企業外部專業資源:
很多企業負責人在面對企業現金流量不足時,常伴隨著產生恐慌,甚至會有病急亂投藥,請鬼拿藥單之現象產生,使得企業的現金流量在短期間內大幅流失!甚至會有劍走偏鋒,支付高額利息來取得短期資金以緩解資金不足之飲鴆止渴現象。建議企業的負責人在遇此情形時應該靜下心來,除了要更謹慎審視內部實際財務狀況之問題成因外,更要妥善利用外部專業資源(例如:社團法人中華中小企業財務顧問協會或是具有實際產業工作資歷與多年企業輔導經驗的財務顧問等)來協助公司度過難關方為上策。
(圖/有所為傳媒)
吳昕寰
美國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擅長財務分析、營運管理、行銷策略及人力資源管理。現任鯤鵬資產管理顧問副總經理,同時是中華中小企業財務顧問協會理事及診斷輔導委員會執行長、台南創新創業協會理事。曾擔任台灣中小企業聯合輔導基金會財務顧問、美商上市公司財務長等職務。持有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財務管理顧問師資格,著作包括「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實務」,為中小企業財務人員證照考試用書。
橘子新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