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環境部)
為因應全球供應鏈快速重組,以及淨零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等國際情勢挑戰,環境部與國立成功大學共同主辦的「淨零科技戰略 × 產業永續高峰會」於9月26日在成大格致廳登場。會議邀集產官學研重量級代表,聚焦全球綠色競局下臺灣產業轉型的挑戰與機會,並從政策、產業到技術提出具體解方。
(圖/ 環境部)
環境部長彭啓明親自蒞臨開幕致詞,他指出,氣候變遷挑戰日益嚴峻,淨零不僅是環境保護,更涉及國家產業競爭力與經濟安全。今年起臺灣正式推動碳費制度,已有約九成收費對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爭取適用優惠費率,顯示制度已成為產業減碳驅動力。未來碳費收入將挹注產業低碳轉型,並帶動低碳技術發展。彭部長進一步指出,臺灣須在2030年達成28 ± 2%的減碳目標,挑戰雖大,但唯有結合政策、技術與產業行動,才能在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掌握主動權。
(圖/ 環境部)
此次高峰會聚焦三大主題。首先,「全球綠色競局下臺灣產業之轉型契機」由中鋼、工研院與成功大學陳志勇名譽教授分析低碳材料、循環利用與淨零戰略的發展方向;其次,「打造低碳材料與半導體產業之綠色競爭力」聚焦綠色低碳化學品如何導入半導體供應鏈,並由中鋼、台灣中油、台塑石化、勝一化工提出產業解方;最後,「都市採礦與戰略貴重金屬的前瞻布局」則由臺灣精材、聯友金屬、環氧科技、綠升國際探討在地回收與精煉的策略,以降低對進口依賴並強化韌性。
(圖/ 環境部)
環境部表示,此次論壇展現臺灣在「半導體 × 綠色化學品 × 戰略金屬」三重優勢的潛力。未來將持續整合政策、資金與技術,協助產業加速邁向低碳轉型,打造「臺灣製的潔淨產業」,並在全球淨零競局中掌握戰略地位。
橘子新聞
(文/ 陳麗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