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Unsplash)
2024年上半年,臺灣旅宿業者經營壓力持續加劇。根據交通部觀光署統計,全臺旅宿業平均每房收入(RevPAR)僅747元,較2023年同期的900元下滑達17%,已接近疫情前2020年的702元水準,顯示在成本上升與需求疲弱夾擊下,旅宿業營運環境惡化。
House91找房趣企劃室主任曾崇典指出,根據平台觀察,目前逾七成民宿業者需同時在三個以上的線上訂房平台(OTA)上架爭取曝光與訂單,但隨之而來的傭金支出與金流複雜度也大幅攀升,導致營運負擔沉重。他指出,若能提升5%的官網直接訂房比例,平均每年約可省下近萬元傭金,對中小型業者而言,這是當前最可行的節流手段之一。
(圖/ Unsplash)
然而,即使努力優化行銷與渠道結構,仍難掩根本經營壓力。一位南部合法民宿經營者透露,以一晚1,000元的客房為例,平均租金或攤提成本約350元、人力成本200元、OTA傭金及行銷支出150元、水電與備品150元,實際毛利僅約150元。一旦住房率不穩,將迅速陷入虧損。
此外,人力短缺亦為業者痛點之一。曾崇典指出,自2024年起,有越來越多業者主動諮詢自助入住櫃檯與旅宿自動化管理解決方案,希望在節省夜間人力的同時,維持服務水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顧客體驗。
(圖/ Unsplash)
面對工資上漲與電費調整雙重壓力,部分業者對2025年仍抱持保守甚至悲觀態度。曾崇典坦言,目前已有業者明確表示正考慮「歇業或頂讓」,特別是租用物件的經營者承壓最鉅;反觀自有土地資產者則期望透過產品升級與多元複合經營,如引入餐飲、零售與在地導覽等業態,在逆勢中尋找突圍機會。
曾崇典進一步分析,國旅市場正在進入新一輪結構性調整與經營洗牌期,未來競爭焦點將集中於「產品價值感」、「營運效率」與「成本彈性」三大面向。誰能及早調整經營策略、強化內部韌性與品牌識別,將有望在新一波轉型潮中脫穎而出。
橘子新聞
(文/ 陳麗娜)
評論